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扫码登录更安全

登录 | 注册帐号 | 找回密码

茂名论坛

  • 关注抖音号
  • 关注公众号
  • 下载APP
  • 扫码关注抖音号
  • 扫码关注公众号
  • 扫码关注APP
快捷导航
楼主: 066888888

原汁原味国外的英语学习法,让孩子像学母语一样学英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9-10-3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努力吃苦,苦一阵子

苦是人生的底色

佛说,众生皆苦。老话说生活有五味,酸甜苦辣咸。苦是生命所不能避免的一味,叔本华说:“人生就是痛苦,我们可以把痛苦转换成幸福”,努力就是转化的过程,尽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会感到更加辛苦。

苦,是人生的必经过程。人生就是一个“享受”痛苦和磨难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值得体会和拥有的。

人生本身就是一场与痛苦并存的旅行,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么轻松,从生下来的那一天,我们就开始了人生的修行。

无论你生长在怎样的环境中,你都会面临人生的各种难题。面对这些难题、困境,没有人可以不流泪流汗就轻轻松松地跨过去。

经历得越多,越容易发现这个世界的真理——越怕吃苦,越有苦吃。那些心灵真正富足的人,其实都不怕吃苦。

人生总要吃苦,有了苦才能知道甜,有了苦才知道珍惜。
 楼主| 发表于 2019-10-4 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得不到就动手

孩子们在玩沙子,其中一个抢起小伙伴的玩具推土机,未果,一口就咬向对方的小手。结果,推土机如愿到手。

达标做法:亲子教育家董进宇博士认为,对咬人的孩子,父母一定要严肃批评,让他知道,咬人是不对的,已经对小朋友造成了伤害,必须亲自道歉;同时,让他明白,小朋友如果不愿意把玩具借给自己玩,他应该学会接受这种不如意。

除了批评和讲道理,一定的惩罚必不可少,并将与惩罚相反的待遇呈现在他眼前:呵护和安抚被咬的孩子。从而令孩子懂得,攻击他人不但不可能得逞,也得不到任何好处,进而自觉摒弃攻击性行为。
 楼主| 发表于 2019-10-5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孩子意外磕碰时

睿智型家长这么认为:

几十个孩子在一起打闹嬉戏,磕磕碰碰在所难免,就连我一人带一个孩子都难免会磕了碰了,何况是这么多孩子呢!

这些磕磕碰碰都是孩子童年的宝贵经历,都是孩子成长的机会。在磕碰中,他们逐渐学会了保护自己,学会了面对挫折,学会了勇敢面对生活。

结局:孩子学会有责任、有担当!

理智型家长这么认为:

没关系,我相信老师也不愿意看到这样的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责备也没有任何意义了,最重要的是要先安抚好孩子。

如果伤得比较重,与老师沟通,了解真相后寻找解决的办法。不能一味的责骂老师并将所有责任都推到老师头上,我相信老师爱着每一个孩子。

结局:孩子学会理解和宽容。

奇葩型家长这么认为:

我的孩子受伤了?你们怎么带孩子的?怎么这么不负责任?连个孩子都看不好,还当什么老师?不行,我得找校长说说!

结局:孩子学会推脱责任,变得尖酸刻薄,社会交往能力也变弱。
 楼主| 发表于 2019-10-6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让孩子养成管理时间的习惯

  从孩子上幼儿园起,她就有意让孩子自己安排做作业、安排洗澡、安排玩耍的时间,她还在孩子房间贴上了每周计划表,但计划表让孩子自己填写,而不是父母帮忙安排。孩子天性爱玩,所以一开始,时间表的制定磕磕碰碰,孩子有时候懒没填写,或者有时候填的全是玩耍的项目,让父母哭笑不得。但由于妈妈的引导和坚持,孩子从一年级起,已经懂得劳逸结合,制定出的时间表让父母都自叹不如。所以,孩子从没出现过作业做不完,或者没时间玩耍的情况。
 楼主| 发表于 2019-10-7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父亲决定了孩子的人生格局

父亲是山,奠定了孩子一生的格局。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每个父亲都是使者,只有使者们不端进修,端正自己的观念品行,培养出的孩子才能自立于人群之中。”

在一个家庭中,父亲是孩子最好的榜样,通常孩子会以父亲身上的优秀品质为骄傲,并以此来要求自己。

得到父亲充分陪伴的孩子,他们更勇敢,更自信,待人接物落落大方,不怯懦,不自卑,像一个小太阳,不必借助他人的光芒,自己就足够明亮。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说过:“我不会做一辈子的总统,但我一辈子都要做好一位父亲。”

女儿学游泳,他亲自当教练;女儿放暑假想去游乐园,他抽时间陪同。

他会认真对待女儿的每次生日,也会在长达21个月的总统候选期间,坚持去女儿的每一次家长会。

有爸爸的陪伴,女儿成长得很出色,全世界都见证了她从一个被爸爸宠爱的小萝莉,成长为现在的哈佛高才生,爱好广泛,自信得体,让人艳羡。

美国耶鲁大学曾做过一项研究:由男性带大的孩子智商高,他们在学校里的成绩更好,走向社会也更容易成功。

所以,想让孩子更优秀,父亲首先要有大格局,更要抽时间多陪伴孩子,你的优秀,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楼主| 发表于 2019-10-8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梦想法则    孩子的成长需要梦想

在一个关于“你长大了想做什么”的调查中,92.7%的学生是读一个好大学,找一份好工作;仅有7.3%的学生是周游世界、到外星球工作等回答。那么他们的想像力到哪里去了呢。

在一个实验中,主持人在黑板上用粉笔画了一个圆。局长回答:没有经过研究,不能随便回答这个问题。

问到大学中文系学生,他们哈哈大笑,拒绝回答这个傻子就知道的问题;问到中学生,一尖子生回答是“零”,一个调皮生说是“英文字母O”,却遭到老师的白眼。

最后问到一年级小学生时,孩子们争先恐后回答:是月亮、是乒乓球、是烧饼、是李谷一老师唱歌时的嘴、是老师发怒时的眼睛。

这个实验的题目被命名为“人的想像力是怎么样丧失的”,非常贴切。

当我们给一个未成年的孩子交待一件事时,不要急着教他怎么去做,你只需要告诉他应该做成什么样就行了,必要的,作一些安全方面的注意提醒。至于方法,让他们去想好了。而在这期间,我们只需要鼓励再鼓励。
 楼主| 发表于 2019-10-9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1、让你的孩子成为有教养的人,有教养从守时、排队、在公共场合不大声说话,不轻易发怒开始。

2、富裕是另一种更高级的教育资源,西方人的经验是:“培育一个贵族需要三代人的努力”、“阶层是会遗传的”。但是更高级的教育资源需要有更高级的教育技艺,如果没有更高级的教育技艺,富裕的家庭反而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灾难。

3、经常和孩子一起做三件事:一是和孩子一起进餐,二是邀请孩子一起修理玩具,家具或衣物,偶尔邀请孩子帮忙解决工作中的困难。三是给孩子讲故事并邀请孩子自己讲故事。

4、如果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孩子在学校就可能会过得比较辛苦,孩子很可能会成为学校的“问题儿童”。

5、夫妻关系影响孩子的性格。一个男人如果不尊重他的妻子,那么,他的儿子就学会了在学校不尊重他的女同学。一个女人如果不尊重她的丈夫,那么,她的女儿就学会了在学校瞧不起她的男同学。

6、不要做有知识没文化的家长。有些人有高学历,但不见得有文化。如果家长不懂得生活,不知道善待他人,甚至不懂得善待自己的孩子,无论他拥有多高的学术水平,他也是没有文化的人。

7、必须留意你的孩子的学习成绩,但也不必太在意他的名次。倒是需要警惕那些学习成绩总是第一名的孩子。有些孩子学习成绩好,性格也好,有些孩子学习成绩很好,但性格却自私,缺乏同情心,没有生活情趣。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0 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

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亲都是不断学习提高的结果。我接触过这么多的杰出的父母,没有一个是轻易取得教子成功的。

一位优秀的母亲甚至说,很多人都认为我很轻松,说你的孩子那么优秀,根本不用管,殊不知,我连晚上睡觉其实都有一个眼睛是睁着的!

好母亲防患于未然,而不合格的母亲是,孩子的问题已经很严重了,甚至教师都已经找孩子谈话了,她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

全国首届杰出母亲沈丽萍同志是个画家。她为了学画,不仅上了大学,而且还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不仅买了书籍,而且还参观了数不尽的画展,听了数不尽的学术报告。

可是却从来没有意识到培养孩子也应该花时间,直到孩子因为空难导致身体严重残疾之后,她才开始真正学做母亲,并且由于自己的努力,最终帮助孩子战胜残疾。

进入21世纪,信息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任何岗位都要求培训、考核,但似乎只有生养、教育孩子不需要培训,好象自动就会上岗而且永远不会下岗,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每一个人在做父母之前都要学习相关的知识,关于怎样做父母的意识和知识准备得越早越好,越充分越好。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1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当着孩子的面挖苦另一半

我们经常有意无意地在孩子面前说起另一半的不好,比如:

“你爸爸就是一个甩手掌柜,油瓶子倒了,都不带扶一下的,真是懒死了!”

“这辈子跟你爸没享一天福,要不是你,我早就跟他离婚了。”

“你妈妈又蠢又笨,人的头,猪的脑子!”

“你妈妈整天跟个机关枪一样,唠唠叨叨的。”

孩子的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否认孩子父母亲的其中一方,等于无意识地也否认了孩子的一半。父母其中一方否定另一方、排斥另一方,对孩子而言,就像自己内在的一半否定另一半一样,结果必然会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分裂。

而且,当一方或双方习惯性地在孩子面前奚落、攻击对方,不仅会给孩子错误的示范,会让他轻易就认可了父母的“负面评价”,对父亲或母亲带有偏见,还会让孩子感到左右为难,对父母都不满。

如果父母因为互相攻击而关系失和,甚至会让孩子排斥婚姻,对亲密关系产生恐惧感。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3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成绩不是最重要的

家长想让孩子考高分、拿第一,我们十分理解。可比起成绩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先学会做人。

北大前校长蔡元培说过:教育,是养成人格的事业。

光灌注知识、练习技能,岂不是把孩子变成学习机器?一定要让他们什么都学,什么都接触,多走出去看看,多动手尝试。

人生的精彩不止一种,有人登上高峰,也有人在路边鼓掌。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4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让孩子敢于追求自己的梦想!


1、梦想才会有追求,又追求才有成功的希望。

2、不要训斥孩子的“梦话”

3、孩子有梦想时,催促他向梦想迈进一步

4、拒绝孩子问的“为什么”,就等于剪断了他思维的翅膀

5、善待孩子的兴趣

6、善于创造的孩子,往往具有一个奔驰的头脑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5 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目标

      人可以没有伟大理想,但不能失去目标。在一考定终身的体制下,不管你平时多么努力、多么用功、多么厉害,只要考砸了,就会被淘汰!你应该明白,作业多、书包重、没日没夜去学习,不是大人无情,而是现实残酷!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6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天内批评不要超过两次

第一次挨批评时,孩子一般不会感到厌烦,而是多少会愧疚、反省,其实这就达到了批评的效果。第二次开始就感到厌烦,不过程度较小,但如果再来第三次、第四次,厌烦心理就会以几何级数增加,甚至演变成反抗心理。所以一天之内批评孩子不要超过两次,不管是针对同一件事还是不同的事。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7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换位思考的能力。

中国留学生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来自不同的价值观。西方和东方的价值取向是有差异的。就如人们常说,在罗马我们就要按照罗马人的习俗做事。到国外去留学也要顺应大势和主流,在别人的土地上去理解和尊重他国的社会制度,接受他们的价值观。

早上出门,孩子大部分是坐校车,或者父母亲自开车送。车上家长会主动与孩子平等交流,鼓励孩子点点滴滴的进步。到了学校所有的孩子都面带微笑,相互问候,走进课堂开始愉快的一天。在课堂上老师提问,孩子踊跃发言,相互倾听和挑战,表达不同的意见和观点。课后大家都会参加许多社团活动,去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同学间出现问题时,大家平等对话,相互倾听,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不同的意见。即使遇上极端问题,大家也习惯通过正常手段寻求学校的帮助,甚至诉诸法律,让法庭裁决。

这些在外国人看来再寻常不过的日常生活,对许多中国孩子可能就很难理解和接受。因为他们从小在一个不同的环境里长大,耳濡目染的是不同的行为观点,自然也就形成不同的价值观。父母在孩子的学习中从来就是权威,倒过来孩子遇上问题多半也是靠家长解决,从学区房到学文科理科到未来专业甚至择校选校基本都是父母做主。特别是很多留学生来自中国的富裕家庭,条件特别好。早饭是阿姨准备,上学有司机送。家长如果在车上,就免不了指指点点动辄训斥。很多青春期的孩子往往选择沉默,或者阳奉阴违。

而一旦面对价值观的差异,如果我们的孩子不会换位思考,顺势而为,那孩子就无法融入当地主流文化,孩子的心灵也因此失去寄托,心理也会逐步发生变化。有的孩子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甚至会采取极端行为,报复社会,最终走向犯罪。

所以说,培养孩子换位思考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8 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做事有计划

做事有计划的人才会赢得信任,不至于临时抱佛脚。有些孩子每次考试前就一团乱麻,做作业时三心二意,早晨起床上学常常找不到袜子,零用钱花不到月底就一分不剩……当孩子有这方面的坏毛病时,一定教会他懂得计划的重要性。不妨让孩子在睡前梳理好第二天的日程,让孩子抄在便利贴上方便执行。养成这个好习惯,孩子绝对终生受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帐号

本版积分规则

友情链接: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