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扫码登录更安全

登录 | 注册帐号 | 找回密码

茂名论坛

  • 关注抖音号
  • 关注公众号
  • 下载APP
  • 扫码关注抖音号
  • 扫码关注公众号
  • 扫码关注APP
快捷导航
楼主: 066888888

原汁原味国外的英语学习法,让孩子像学母语一样学英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9-9-17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信任的语气

孩子特别希望得到成人特别是父母的信任,所以对孩子说话时要表现出充分的信任。如,孩子想学打羽毛球,你用信赖的语气说:

“孩子,只要努力学,认真学,一定能学会打球的。”

这无形中就给了孩子一份自信,并让他明白,只有坚持才能获得成功。假如用的是挖苦的语气:

“就你这样三分钟热情还想打球啊?”

就会给孩子的自尊心带来伤害,令他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不自信。
 楼主| 发表于 2019-9-18 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学会执行


学会执行——把良好的计划变成现实!

就跟我们学习需要预习和复习一样,计划既需要每天执行之前牢记在心,也应该在每天执行之后进行检查,只有如此才能不停的督促自己,持之以恒。

无论做了什么事情,每天睡觉前都回想一下,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该做的事情又有哪些做得不好,该怎样改进。

这样才能不停的进步,而不至于停滞不前。我们制定了计划,就需要每天都检查自己的完成情况,这样才能督促自己不断改进,真正做到制定好计划、执行好计划。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改善自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帮助同学们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不断改进学习方法,从容的面对紧张的学习。
 楼主| 发表于 2019-9-19 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孩子的教养,拼的是父母的功底

        当我们不再逃避,勇敢面对问题,也意味着离开心理舒适区,进入不确定的状态。世间最美的花朵都开在最艰辛的枝头,成长就是一个破茧成蝶的过程。成长意味冒险,也伴随着苦痛,这也是我们回避成长的最主要的原因。

        这个过程,会有煎熬,也会迷茫和焦虑,但只要我们坚持思考,终究会找到解决的途径。面对困惑的时候,阅读会打开一扇窗,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庆幸的是,现在通俗心理学著作的质量越来越高。我们会发现,每个问题解决之后,我们的人生都变得更通透,更顺畅,不会再被同一块石头绊倒。

        而每个困境背后,都隐藏着人生的礼物。

        我始终觉得,教育的方法和技巧,只是孩子成才的冰山一角。有时候,孩子的教育,拼的是功底,拼的是父母的处世态度和人生感悟。也就是说,父母的整个人生,都会参与到教育中来。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妈妈承担的教育责任更重一点。所以,我总是劝妈妈,人到中年,路要越走越宽才好。低到尘埃里,洗手做羹汤,本来是很幸福的事情。但是,仅仅懂得柴米油盐,会离孩子的精神世界越来越远。

        教育孩子的王道,是执着地栽培自己。

        最理想的状态——孩子懂的,我们懂;孩子不懂的,我们也懂,至少,我们要与孩子有交集。这个漫长的求索过程,既是为自己,也是为孩子。孩子的起点,是父母的肩膀。如此说来,孩子永远不会有相同的起跑线。

        所以,我敬重那些勤奋好学、不放弃自我成长的父母。
 楼主| 发表于 2019-9-21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不给孩子现成的财富

在德国,许多有钱人已经认识到,坐拥万贯家财不一定就是好事。如果让年轻人轻易得到巨额财富,就有可能将他们推向堕落的深渊。基于这种认识,很多依靠自己奋斗成为富豪的德国企业家改变了子承父业的观念,纷纷表示不会把自己的财产全部留给子孙,而是将绝大部分乃至全部财产都捐给慈善事业。绝大多数子女对其父母的这种想法和做法表示敬佩和支持。他们认为,父母的财产是父母的,父母有处置的权利。作为子女,不应该希望从父母那里得到多少遗产。只要自己努力奋斗,就可能会和父母干得一样好,甚至更为出色。他们相信真正的幸福,来自自己的成功。

现年24岁的蒂姆·海因茨是拥有10亿欧元资产的德国某运输公司董事长的儿子。大学毕业后,他和兄弟姐妹5人每个月只能从父母的财产托管机构得到最低的收入。对此,蒂姆表示:“父母的钱,我无权拥有,也不想拥有。父母把钱用在社会需要的地方,不用在我们的享乐上,这是明智的。父母给我们留下了奋斗的机会。有一天,我也会通过奋斗拥有自己的财产,获得如同父母一样成功的喜悦。”
 楼主| 发表于 2019-9-22 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分数的确是检验孩子短期内是否努力的一个标准

一般来说,一个人付出了多少努力,他就可以得到多少收获。正常情况下,孩子好好学习大概率会进步,不好好学习大概率会退步。一个孩子从小到大都需要不停地学习、获取知识。因此,对于孩子的成绩,我们的确需要重视。让孩子努力学习,争取一个好成绩也无可厚非。

在孩子学习成绩出现问题时,把成绩当做一个阶段性学习成果的参考,找到实质问题,并加以引导,让孩子获取更多知识、掌握更多技能。
 楼主| 发表于 2019-9-23 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关于目标

目标是理想的每一个节点。人应该有目标,且一生会有不同的目标。

比方说,现阶段你的目标是考上顶尖大学,你实现了。下一阶段你的目标是什么,你的短期、中期目标、最终理想是什么,可以有初步的规划。无论学习工作,还是生活,目标明确会让你事半功倍。永远不停地给自己制造一些小目标,然后努力去达到它,征服它,直至理想的彼岸,等再回首,你会发现你曾经走过的精彩。

目标不一定都能达到,但目标会使你瞄准前进的方向。
 楼主| 发表于 2019-9-24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孩子需要适应新的环境,在新环境里去学习知识,提升能力,开阔眼界,融入社会。虽然学习的本质在国内国外都是一样的,但留学不同于一般的异地求学,环境、语言和文化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孩子需要改变自己,让自己融入新环境,适应课堂内外的新挑战。

在国内课堂,孩子习惯被动接受老师教授的所有内容,题海战术,反复操练,回家后也是足不出户,面壁苦读,单打独斗,拼熬夜拼早起,一切以考试结果为重。除此以外,课外活动因为各种学习压力和竞争而逐步缩水,久而久之,孩子也习以为常,深知读书成绩是唯一的追求。

可在国外的课堂,孩子不仅仅要做题背书,还要学会主动发言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强调团队合作,鼓励自我创新和挑战权威,倡导批判性思维。

课堂外更是西方孩子的主战场,是他们表演和发挥的舞台、展现个性的机会。他们参加各种户外活动和兴趣爱好小组,花很多时间参加社团组织和公益活动,到各地参加交流项目,了解不同的文化和制度,促进文化交流,以此来锻炼自己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开拓自己的视野,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世界公民。

而许多中国学生在这两方面都是短板,面对这双重压力,问题就出现了。一个常年在父母和老师的监督和关注下学习生活的孩子,突然失去所有保护,肯定会承受比国内的同龄人更多的压力和挑战。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学生因为自己的动手能力差、独立能力弱、参与意识淡薄、调节能力欠缺等原因,更没有原先国内唾手可得的助力,他们很难引人注目,便逐渐脱离队伍,越走越孤独,越过越封闭,最后成为一个边缘人。
 楼主| 发表于 2019-9-25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培养爱好,完善技能

孩子,我像你们这么大时,看到别人绘画、唱歌、跳舞、吹口琴……我都会羡慕,也有过三分钟热度想去学,但到后来一样都不会,无一爱好、技能傍身,在人群中普通得像一个路人甲。

我们每个人出身时都是独一无二的原创,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活成了山寨。孩子,我知道你喜欢画画,或者现在已经有了别的爱好,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除了学习别丢了个人兴趣爱好。如果喜欢什么就勇敢地去做,努力坚持下来,持之以恒,让爱好为成长铺一条彩色之路。

孩子,当有一天你真正踏入社会,能将自己的爱好变成自己的事业,或者说靠己一技之长在人群中脱颖而出,那时的你一定会感激今天的选择与坚持。
 楼主| 发表于 2019-9-26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孩子,阳光总在风雨后,成功总在努力后。说一千道一万,不如你亲自去尝试。今天努力一点,远比将来低头求人、悔不当初强一百倍。什么样的生活和人生,都是你自己的,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和资格来强加于你。
 楼主| 发表于 2019-9-27 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孩子的问题是父母问题的映射

很多父母将孩子的不好的习惯怪罪到学校身上,怪罪到教师身上,怪罪到孩子自己身上,唯独没有怪罪到自己身上。

其实孩子身上的多数习惯——无论是好习惯还是不好的习惯都是我们父母在有意无意地培养出来的。就像上海人说上海话吃上海菜,四川人说四川话吃四川菜一样,仿佛生来就会不需要培养,而事实并非如此,父母每时每刻都在教,以至于自己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教,这就是“潜教育”,比“显教育”威力大得多的本质教育。

孩子的问题大多不是孩子自身造成的,而是父母问题的折射。

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因此在骂孩子的之前骂自己,在打孩子之前打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地改变自己。
 楼主| 发表于 2019-9-28 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人生不是一场竞赛

你的人生中还会遇到很多总想超越你的人。在学校,在社团,在你的工作中,这样的人无处不在。他们总是想得到更好的车,更大的房子,更华美的衣服,更酷的小玩意儿。对这些人来说,生活已经变成了一场竞赛——他们总是在追赶更多的东西才能够真正的快乐。

这里有一个小秘密:人生并不是一场竞赛。人生是一段旅途。如果在这个旅途当中你总是想着取得别人的敬仰,总是想超越别人,你的这段旅途就变成了毫无意义的过程。

相反,你要学会享受人生,把它变为一段充满快乐的旅途,一段不断学习的旅途,一段不断成长进步的旅途,一段充满爱的旅途。

不要让车子,房子或者是别的东西甚至是更好的工作来左右你的人生。这一切其实并不重要,真正的快乐并不是这些东西能带来的。当你拥有这些东西之后你会想拥有更多。

相反,你要学会知足常乐——不要把你的时间浪费在赚钱或者购买这些东西上……用时间来做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吧。

找到你的兴趣所在,然后不懈地追求。不要为了支付账单而只在乎工作。人生太短了,为你不喜欢的工作而浪费时间不值得。
 楼主| 发表于 2019-9-29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夸具体不夸全部

“你真棒”,这样的表扬对家长来说真是轻车熟路。

在家长眼里,孩子的每一个成长细节都是值得惊叹和赞美的——孩子会走路了,孩子开始上小学了,孩子考了满分……

就是在这种不断的惊喜中,家长已经习惯于对着孩子说出“真棒!”、“真好!”这样的评价,甚至一句轻轻的“啊”都充满着赞赏的语气。

家长随口的夸奖,可能意识不到会带来怎样的消极影响,直到有一天,发现孩子变得害怕失败,经不起一丁点儿挫折。总是笼统地表扬孩子,比如你真棒,会让孩子无所适从。

也许孩子只是端了一次饭,妈妈与其兴高采烈地表示“好孩子,你真棒”,

不如告诉他“谢谢你帮妈妈端饭,妈妈很开心”。

有针对性的具体表扬会让孩子更容易理解,并且知道今后应该怎么做,如何努力。
 楼主| 发表于 2019-9-30 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要训练孩子学会耐心地倾听
  倾听真的很重要!如今的很多人大多缺乏耐心,容不得倾听别人的解说,总希望自己说的才是最准确的、最有道理的,其实很多情形下自己考虑的会有很多的片面性。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 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赞美的语气

每个孩子都有优点,都有表现欲,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加以赞赏,会让他更加乐于表现。孩子画了一幅画,也许画得不是很好,可孩子作画的热情和认真劲儿就是最大的优点。当孩子把画捧给你看时,不能轻描淡写地应付几句:

“画得一般,好好练。”

这样会让孩子对画画失去热情和信心。应该用赞赏的语气肯定他的作品:

“想不到我的宝宝画得这么好,继续努力,一定会画得更好。”

孩子的表现欲得到了满足,有了快乐的情绪体验,对画画就会更有兴趣。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 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有一项喜欢、坚持的体育项目

  体育和艺术是人类发自内心的情感,也是人情绪的发泄方式之一。体育使父母和孩子有了更多非学习类话题,会增进亲子沟通,因此可以说,体育就是快乐的源泉,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这件事包含了两层含义:

  ①孩子需要有喜欢看的体育项目,不一定他能做

  世界上有一项东西,让你不花钱又心情特别愉悦的,就是体育。无论是奥运会、亚运会、锦标赛,甚至其他各项赛事……在观看比赛的时候,都会让你热血沸腾,体会到精神上的愉悦,对生活更加有期盼。但是这样的一些喜欢,都是从小的时候就培养的,这个是要从家庭里爸爸妈妈要去做的。

  ②孩子需要有一项坚持的体育项目

  坚持,是最能体现体育精神的。而一种坚持下来的体育项目,更是一种社交,体育可以让你交到非常多的兴趣相同的朋友,大家可以在一起玩耍,也会因此扩展孩子的社交面。

  所以,让孩子拥有喜欢或坚持的体育项目,应该是在孩子6-12岁时就去挖掘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帐号

本版积分规则

友情链接: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