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扫码登录更安全

登录 | 注册帐号 | 找回密码

茂名论坛

  • 关注抖音号
  • 关注公众号
  • 下载APP
  • 扫码关注抖音号
  • 扫码关注公众号
  • 扫码关注APP
快捷导航
楼主: 066888888

原汁原味国外的英语学习法,让孩子像学母语一样学英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9 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赞美的语气

每个孩子都有优点,都有表现欲,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加以赞赏,会让他更加乐于表现。孩子画了一幅画,也许画得不是很好,可孩子作画的热情和认真劲儿就是最大的优点。当孩子把画捧给你看时,不能轻描淡写地应付几句:

“画得一般,好好练。”

这样会让孩子对画画失去热情和信心。应该用赞赏的语气肯定他的作品:

“想不到我的宝宝画得这么好,继续努力,一定会画得更好。”

孩子的表现欲得到了满足,有了快乐的情绪体验,对画画就会更有兴趣。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0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教育若只靠老师,那就真的是耽误孩子

很多家长以为把孩子送进学校,对于孩子的教育就可以全部仰仗老师了。

其实不然,为什么同样的班级、同样的老师,孩子的表现却不一样呢?

因为教育孩子这件事不能单靠老师,否则就实在太耽误孩子了。

有些教育,老师真的是无能为力。

老师不能保证你孩子良好的品行,给不了你孩子良好的习惯,也给不了你孩子读书的兴趣,更给不了你孩子长久的幸福感。

这些话,虽然很残酷,但很中肯,愿所有的父母都能看到,都能明白。

孩子成长的每一步,都需要家长的参与。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1 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越“乖”的孩子,独立能力越差

为什么小时候“乖”的孩子可能学业出色,然而在人生取得更大成就的却是那些小时候调皮捣蛋的孩子?因为,越“乖”的孩子依附性越强,自主性越差。

“乖”孩子身上有家长太多的控制感。

父母期望我们走在一条可以复制黏贴的道路,过着一个大家都认同的理想生活,这就是“乖孩子”。

越乖的孩子,随着他渐渐长大,他就会从一个不提问的“乖”学生、成为一个唯唯诺诺的“乖”员工、感情上让婆婆包办的“妈宝男”、生活上不能完全自主的烂好人。从这个角度讲,取得很高成就的人,都不“乖”。

毛豆也是个很调皮的孩子,上蹿下跳上房揭瓦,但我会合理表达我的不满,从不以“再这样就不喜欢你了!”为要挟条件。

因为我们并不因为毛豆“乖”才爱他。我们爱的是那个原原本本的他。

同理,我愿他做出人生选择是因为自己的真实喜好,而不是牺牲自己的感受去讨好别人。

我会支持毛豆的决定并提醒他为自己的决定负责,而不是“你就做一个乖孩子,按照我给你指点的人生活下去。”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2 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鼓励孩子做喜欢的事。多阅读、去行走

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样样都出色。“扬长扬长,越扬越长;补差补差,越补越差。”做为家长要发现孩子的兴趣和长处,鼓励他在自己的兴趣和长处上发展。

同时要多让他阅读,读经典的,而不是那些《小学生优秀作文选》。经典,是经过了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沉淀筛选出来了,必有其独到之处。

还要让他去行走。不是去游玩,去海滩,住五星级宾馆,那是离休老干部的生活。要带他去名校,去企业,去了解社会。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3 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父母恩爱的家庭

“父母恩爱的体验,就是我今生不可能有的体验,希望我的孩子将来可以来回答这个问题”。

没有一种恩爱的规格,高过父母的恩爱,没有一种幸福的温度,超越家庭的和睦。

父亲能为孩子做的最好的事,就是爱他的母亲,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彼此恩爱!

很多家庭有了孩子后,孩子就成了家庭的中心,相对于孩子来说,另一半总是被相对冷落的一方。

实际上,家庭最好的状态是,爸爸爱妈妈,妈妈爱爸爸,并且随时随地表现出来,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幸福。

霍思燕和杜江,是娱乐圈恩爱夫妻的典范。

杜江进门时,总是先抱抱妻子,然后才去抱儿子嗯哼。夫妻两人毫无避讳的在嗯哼面前拥抱,展现他们的恩爱。

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嗯哼,会把妈妈当小公主宠着、会想着给宠物医生带糖、会主动关心别人,他不缺爱,所以也不吝啬爱。

在家庭生活中,孩子最希望的,就是父母恩爱。

因为,父母吵架,孩子会左右为难;孩子承受不了来自父母的一次又一次争吵;爱打架争吵家庭的孩子,会变得敏感脆弱,毫无幸福可言。

著名家庭排列系统的创始人海灵格提出,幸福家庭关系是这样的:

夫妻俩亲密并肩站立;孩子站在父母的前面中间位置,形成稳定的等腰三角形关系。夫妻是人生伴侣,是共命运者。

所有家庭关系中,夫妻关系是第一位的。

当你以夫妻关系为第一位时,孩子就自然不会以自我为中心。

家庭和睦,才是给孩子的美好快乐家庭。父母恩爱、不吵架,才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所以,爱你的孩子,从爱你的伴侣开始。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4 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我们为什么要上好大学

我在高一的时候有这样一个困惑

为什么一定要走求学这条路?

我的答案是:求学这条路是我们通向成功的捷径。

一流大学会给你全面的专业知识,会教会你快速学习新知识的方法,会给你一个广阔观察世界的视角。

所以,你在学习上耗费再多精力也不过分。

现在好多同学可能心里没有什么概念,但是不同大学之间的差距,我们必须心里有数。

名牌大学的学风、师资力量、科研经费,是一般的重点大学没有办法媲美的。

所以,我希望大家都把自己的目标定的高一点。

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当你从骨子里认定你是清华的水平,在自己的行动上就会处处表现出准清华的素质。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5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关于品德

对于人格的完善和道德品质的优良,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首先关注。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爱国情怀和集体意识,社会公德和责任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创新精神,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自尊、自信、自律、自强,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团结协作,尊重他人,甘于付出——这些,都比分数要重要得多。如果孩子在以上任何一个方面有问题,那怕是有一点问题,即使他分数再高,那也不值得骄傲。这是我们教育孩子的基础原则。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6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尊重孩子,就要多让孩子做主。孩子的事应该让他们学会自己做主,这既是基本权利,也是做人的责任。比如家长参与孩子的游戏,听从孩子的指挥是关键,如果希望主导游戏进程,或者呵斥孩子的“不当”指挥,那么孩子就不喜欢与大人玩了。

自主,可以从给予选择权开始。如春天适宜带孩子外出游玩,如直接带孩子外出也无妨,而如果家长能问:“天气这么好,许多小朋友都到外边玩,你去不去?”孩子说“去”,就是选择。如果说“不去”,也是选择,家长不宜强制,可以先给孩子讲道理,再让孩子选择:“今天不去,那么是明天去还是后天去?”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7 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现在有几个选择……你想要哪一个

我们很多家长习惯了用命令式口气,“你现在必须……”“你只能先……”“不准你再……”,又或者给到孩子的是完全开放式的境况,这都会让孩子无所适从。

比如早上上学之前要换衣服,如果妈妈拿出两三件合适这个天气和场合的衣服请孩子自己选择,说:“我们过五分钟要出门了,你来选今天出门穿的衣服吧。”通常他会选出来一件他喜欢的,顺利穿上出门。

但注意,选择应该是有限的、适合的,最好不要是完全开放式的。比如说,如果你问:“你今天想穿什么出门啊?”那就灾难了,没准大冬天她翻出一条裙子或者一条短裤来穿也不一定,什么时候能出去这个门,就不一定了。

“有限选择”的选择一定是父母可以接受的,不管孩子选了哪个,父母都不可以反悔。让孩子感觉自己是被尊重的,自己是有“主控权”的,同时家长对这件事情也是可控的。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8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鱼缸法则

养在鱼缸中的热带金鱼,三寸来长,不管养多长时间,始终不见金鱼生长。然而,将这种金鱼放到水池中,两个月的时间,原来三寸的金鱼可以长到一尺。

对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样,孩子的成长需要自由的空间。而父母的保护就像鱼缸一样,孩子在父母的鱼缸中永远难以长成大鱼。要想孩子健康强壮的成长,一定要给孩子自由活动的空间,而不让他们拘泥于一个小小的父母提供的“鱼缸”。随着社会进步,知识的日益增加,父母应该克制自己的想法和冲动,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9 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教育若只靠老师,

那就真的是耽误孩子

很多家长以为把孩子送进学校,对于孩子的教育就可以全部仰仗老师了。

其实不然,为什么同样的班级、同样的老师,孩子的表现却不一样呢?

因为教育孩子这件事不能单靠老师,否则就实在太耽误孩子了。

有些教育,老师真的是无能为力。

老师不能保证你孩子良好的品行,给不了你孩子良好的习惯,也给不了你孩子读书的兴趣,更给不了你孩子长久的幸福感。

这些话,虽然很残酷,但很中肯,愿所有的父母都能看到,都能明白。

孩子成长的每一步,都需要家长的参与。
 楼主| 发表于 2019-10-30 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没有完美的家长,也没有完美的老师,我们共勉

教育,从来就不应该是一件孤军奋战的事。

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老师和家长是合伙人,应携手同心。

老师和家长就是孩子成长路上最重要的左右手,缺一不可。

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爱是一样的,互相信任,才能共同成就。

没有完美的家长,也没有完美的老师,只有家校完美配合才能教育出最优秀的孩子。
 楼主| 发表于 2019-10-31 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只有学霸的父母才说分数不重要

        周末到表姐家玩,她聊到昨天参加孩子的家长会,一个学霸同学的妈妈作为家长代表讲话。

        一上台,这位学霸妈妈就说,其实,我并不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一直以来我就认为孩子的分数并不重要……话音刚落,下面的家长就“嘘”声一片,还有人向她翻白眼……这位学霸妈妈尴尬万分。

        是啊,只有学霸的妈妈才说分数不重要。

        表姐说,她并非指责这位学霸妈妈撒谎,可能她的孩子,天生就喜欢读书,视读书为最大的乐趣。对于这类“学霸型”孩子,不必和他强调分数,因为他已经足够自觉,分数也很漂亮。

        只是,有几个孩子能像那些学霸孩子一样,善于学习,热爱学习?

        还有一部分学习成绩差的孩子的家长也说分数不重要,实在是为自己和孩子找个台阶下。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一天内批评不要超过两次

第一次挨批评时,孩子一般不会感到厌烦,而是多少会愧疚、反省,其实这就达到了批评的效果。第二次开始就感到厌烦,不过程度较小,但如果再来第三次、第四次,厌烦心理就会以几何级数增加,甚至演变成反抗心理。所以一天之内批评孩子不要超过两次,不管是针对同一件事还是不同的事。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父母要有让孩子吃苦的意识。

孩子学走路时,不要总是扶着她,孩子三岁了,上街时,让他帮你提东西;孩子到了五六岁,让他扫地擦桌子,并告诉他如何节省用电,还可以教他们整理自己的房间。

孩子上学,告诉他们一些简单的安全知识,要他们自己走路上学,放学自己回来,要他节约文具的开支。

孩子放学后,要他顺便到菜场去买菜,以便减轻父母的压力;节日里让孩子洗洗马桶,知道臭和脏是生活的一部分;让孩子干粗活和重活,知道父母需要他们照顾。

孩子上中学,要管理好自己的生活费,钱就这么多,超支了只能挨饿。鼓励孩子参加公益活动,让他们懂得奉献的快乐;培养孩子各种生活技能,让他们有很强的动手能力。

孩子十五岁左右,要他在家里或到外面打工,锻炼自己,接触社会,培养吃苦精神。父母要舍得让孩子去吃这些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帐号

本版积分规则

友情链接: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