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扫码登录更安全

登录 | 注册帐号 | 找回密码

茂名论坛

  • 关注抖音号
  • 关注公众号
  • 下载APP
  • 扫码关注抖音号
  • 扫码关注公众号
  • 扫码关注APP
快捷导航
楼主: 066888888

原汁原味国外的英语学习法,让孩子像学母语一样学英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0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爱数落孩子

恨铁不成钢是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形成的纠结,一旦孩子做事达不到自己的期望,爸妈往往气不打一处来,喜欢对孩子一通数落。殊不知数落归数落,家长发泄了情绪,痛快了,可孩子照样教不好。其实这种数落式的家教方式往往破坏孩子的学习状态,甚至压制了他们的生活热情。

曾有一个朋友基本不回家探亲,归根究底,竟然是因为童年时某次他被同龄人欺负丢了课本时,父母竟然没有选择安慰他帮助他,而是数落他“男子汉哭哭啼啼,被欺负了也不知道还手”。从此以后他每次听到父母数落就躲起来不愿意交流。这种越见生疏的亲子关系,恰恰是家长给孩子种下的心结。很多时候,许多人的心理阴影往往是童年遭遇的家庭创伤,希望爸妈能够注意避开错误方式教育孩子。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1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父母修养好,孩子有教养

教育来自生活的点滴,家庭是教育的主战场。我们常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正如卢梭所说: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时候就开始了,在他不会说话和听别人说话以前,他就已经受到教育了。父母的言传身教在孩子教育中意义重大。

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养不教父之过”之语,列夫·托尔斯泰也曾说“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

教育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想要孩子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首先父母也应做到有修养。

无数事例告诉我们:有教养的孩子背后站着有修养的父母,熊孩子的背后往往站着不合格的家长。

年幼的孩子会通过模仿父母的行为,来获得一种与父母共通的安全感。随着时间变化,久而久之,这种模仿逐渐内化成孩子的性格。

如果父母表现出的都是缺乏修养的行为,那么孩子通过模仿这种行为,也会变得缺乏教养。

父母以身作则的品德教育,是孩子健全人格塑造的重要环节。它决定着孩子长大成人后,品德是否高尚、处事是否得当,这一切的意义对孩子的人生而言,要远大于遗传智力的影响。

你的修养,就是你孩子的教养。以修养育修养,以品德养品德,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要首先做到。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2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小朋友拿着两个苹果,妈妈问:“给妈妈一个好不好?”

小朋友看着妈妈,把两个苹果各咬了一口。此刻,母亲的内心有种莫名的失落……

孩子慢慢嚼完后,对妈妈说:“这个最甜的,给妈妈!”

忍耐有时很疼,但结果会很甜蜜;懂得倾听,才会了解真相;爱,有时需要等待,因为爱心在路上。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3 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使书桌变成孩子感兴趣的地方
进了小学,孩子每天都要学习做功课,他需要有一个好的环境,一张自己的书桌是必不可少的。把书桌变成孩子感兴趣的地方,就会使孩子对经常在书桌上进行的学习活动感兴趣。书桌要整洁,抽屉里要备有做各门功课所需的工具:剪刀、裁纸刀、胶水、胶带、颜料、水彩笔、白纸等,这样当他需要时,立刻就能找到,不会因为缺少某件工具而中断作业,心生烦躁。书桌美观舒适,孩子一有时间就会坐到这里开始他的学习活动。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4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不起

每个孩子都不希望自己被指责,尤其当家长误解自己的时候。

孩子渴望家长的那句“对不起”的背后,无非是想得到家长的理解,证明自己是值得被爱的。

然而,当那句“对不起”被家长隐藏的时候,孩子内心上的伤痛,也正随着愤怒、悲伤、委屈等情绪一点点地累积着。

当家长意识到自己的言行误解了孩子时,应及时道歉。

除了及时澄清,消除误解以外,一个敢于正视自己的错误的家长,将能树立一个勇于担当的形象,以身作则,这对孩子有极大的正面而积极的影响。

“对不起”,尽管只有三个字,传递的信息却是,你没有那么糟糕,我误解了你,甚至伤害了你,我有不对的地方,我承认我的错误,并向你真诚地道歉。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5 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家长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很多时候,孩子的一些行为有他们自己的逻辑。当孩子在犯错误的时候,家长们先要稳定情绪,切不可一上来就劈头盖脸一通批评,要学会换位思考,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琢磨孩子为什么会那样做。才能冷静的处理问题。毕竟处理问题的方式比问题本身更重要,因为家长们选择处理问题的行为方式和行为理念会直接传递给孩子,这些才是孩子真正需要学习的地方。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6 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一个批评你的老师,都是你生命中的贵人

“妈妈,老师经常批评我,是不是不喜欢我?”

孩子,最近你常抱怨,说老师不喜欢你,甚至针对你。

全班这么多同学,老师不提问别人,就提问你;

别人答错了没事,你答错了却被为难,上课走神也会被批评。

老师为什么会这么做?

耕柱子是墨子的学生,一次上课走神了,被墨子点名批评。

他不服气,问:“也有同学没认真听课,为什么只批评我?”

墨子反问:“如果要把牛或者马赶上太行山,你会选择哪一个?”

耕柱子立刻说:“当然是马,因为马跑得快。”

墨子回答:“我之所以批评你,就因为你像跑得快的马,值得我批评。”

孩子,老师的批评,其实是对你的期待。

你想,不是每个孩子都有被提问的机会,你不仅被经常提问了,而且老师对你的要求更加严格,是不是说明她对你的期待更高,觉得你能做得更好?

一个温柔的老师,很难教出有出息的学生。

一个严厉的老师,才是孩子遇到的贵人。

对于老师的严厉,妈妈心存感激,因为始终记得:

不怕孩子不聪明,就怕孩子不努力。

不怕老师要求严,就怕老师不愿管。

在学校里,父母没办法一直陪伴,所以老师承担起这份重责,越是对你负责,她的教导就越严格。

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两个人会真心批评你:一是父母,二是老师。

当孩子身边出现一位严师,所有人都应该庆幸,因为孩子行差踏错的每一步,尚有往回走的机会。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7 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培养孩子的心量:

    我告诉他,别人没有义务对你好。人心是不平的,如大地有高山、河谷、平原一般。别人对你好,你就该对他充满感激之心;没对你好,那是他的处事行为,也是正常的。万事万物没有绝对的公平。心量越大,所能获取的能量越大,不要求而自得更多。心量和慈悲心很重要,对孩子以后的人生和境遇差异有决定性的作用。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8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是缓慢的 / 成长是终生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的不仅是这一个孩子,而是几代人。我们的眼光不仅要看到孩子一生的成长,更应该看到的下一代,两代,甚至三代以上。

只有如此,才能确保百年之后,你这个家族会慢慢地越来越优秀,或者越来越高贵。

家长是学出来的,等你的孩子再过二十年三十年做了父母,而你们做爷爷奶奶的时候,下一代孩子从小接受的教育自然要高出很多。那么这样两三代以后呢?

当然,对当下的这个孩子,在小学阶段,我们要做的就是一个字——养。培养习惯,慢慢培养。

孩子才十岁,时间还很长。

培养对学习的热情和正确的态度,培养正直的为人,培养善良正义的品质。如果这些都培养好了,孩子长大之后你又担心什么呢?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9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耐心倾听

当家长的心思已经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办法帮孩子解决问题时,也许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其实是情有可原的,并且让孩子敢于表达自己的情绪,既锻炼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孩子的勇气,也为孩子释放掉了很多负面的情绪。
 楼主| 发表于 2019-11-30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信任的语气

孩子特别希望得到成人特别是父母的信任,所以对孩子说话时要表现出充分的信任。如,孩子想学打羽毛球,你用信赖的语气说:

“孩子,只要努力学,认真学,一定能学会打球的。”

这无形中就给了孩子一份自信,并让他明白,只有坚持才能获得成功。假如用的是挖苦的语气:

“就你这样三分钟热情还想打球啊?”

就会给孩子的自尊心带来伤害,令他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不自信。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 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要学会感恩

让自己变慢脚步,看看你的四周,关注生活中的细微之处:
人行道上淡紫色的花,美丽的日落,洗去你一天疲惫的淋浴,伴侣眼中的笑容。
当你的感恩之心能够欣赏生活的美,思考和祝福,你自然就充满了幸福感。
 楼主| 发表于 2019-12-7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个溺爱孩子的父母,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父母爱孩子,本是最美好的感情。只是,很多时候,父母爱得太深、爱得太急,恨不得为孩子铺好一生的道路,让他一步走完。却忘记了,宽容过头是纵容,宠爱过头是溺爱。

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只懂得照顾自己的感受,不能体谅别人的辛苦,也没有学会爱的能力。

我们过多地帮助孩子,实际上是孩子成长路上最大的阻碍。剥夺了孩子勇于尝试的机会,剥夺了孩子自己去感受的机会,剥夺了孩子自己在成长路上犯错的机会。

一切的一切都在按照我们给铺好的路在走,可是我们却没有考虑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只是一味的把大人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

爱他,就要学会放手,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孩子终要自己学会面对一切!
 楼主| 发表于 2019-12-8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本来是一个美德,但如果父母不向孩子做正确的示范,孩子是很容易产生误解的。

有一次,我在厨房里忙着做晚饭,放在客厅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因为刚刚把菜放进锅内翻炒,实在抽不开身,我就对着坐在客厅看电视的儿子喊道:“儿子,帮妈妈把手机拿过来好不好?妈妈在炒菜呢。”

儿子倒好,直接回答我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也忙着呢。”当时我生气之余,也意识到孩子似乎对这句话产生了误解,在他眼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好像有点事不关己、推卸责任的意思。

做完饭后,我坐到儿子身边,说道:“儿子,刚才妈妈叫你帮我拿手机,是因为我已经把菜放进锅里了,如果出来自己拿的话,菜很可能会糊掉,这样就要重新炒一遍了。虽然拿手机这件事是我自己的事,但刚才我做不了啊,所以才需要你的帮助。妈妈想让你明白: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做,而自己不能做的事,可以请别人帮忙,不要自己硬撑着,好吗?”

儿子听完我的话,抱着我说道:“恩,妈妈,我明白了,以后妈妈不方便做的事,我就帮妈妈做。”

“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更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责任感。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8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生命的定义就是拥有明天。它不像“未来”那么过于遥远与空洞。它就守候在门外。走出了今天便进入了全新的明天。

那么明天会怎样呢?当然,多半还要看你自己的。你快乐它就是快乐的一天,你无聊它就是无聊的一天,你匆忙它就是匆忙的一天;如果你静下心来就会发现,你不能改变昨天,但你可以决定明天。有时看起来你很被动,你被生活所选择,其实你也在选择生活,是不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帐号

本版积分规则

友情链接: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