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扫码登录更安全

登录 | 注册帐号 | 找回密码

茂名论坛

  • 关注抖音号
  • 关注公众号
  • 下载APP
  • 扫码关注抖音号
  • 扫码关注公众号
  • 扫码关注APP
楼主: 066888888

原汁原味国外的英语学习法,让孩子像学母语一样学英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3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兴趣

培养孩子的兴趣很要紧,孩子对学习有兴趣才有后劲,对学习没兴趣就完了。

这个兴趣,既包括学习兴趣,也包括学习之外的兴趣。

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可以帮孩子培养起一两种兴趣爱好。刚开始可以广泛接触。父母有责任让孩子接触到不同的东西,让孩子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然后鼓励他坚持下去。
 楼主| 发表于 2019-11-4 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将爱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

孩子未必需要每分每秒都在被爱。孩子们也许能够从失望中恢复过来,但他们未必能够抵抗溺爱的负面影响。所以大胆地对他们说“不”,让他们为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努力。作为家长,我们倾向于在奖励孩子的时候满足他们所有的需求。当家里有多个小孩的时候,我们甚至会感觉只表扬一个而忽略另一个是件不公平的事情。但这是不对的。

下次,千万要记得别告诉他们在考试中取得高分的奖励是去商场疯狂购物。如果你和孩子的关系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孩子将会不习惯无条件的爱。
 楼主| 发表于 2019-11-5 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变说教为身教。

  总怕孩子太小,不明事理,所以反复给孩子灌输大道理,如果孩子表现出心不在焉的样子,说教就变成教训了。说教的态度是居高临下的,说教的前提是把自己的话是真理,孩子必须听。但实际上许多孩子很反感父母的说教。比说教更有力的是身教。

  身教起到榜样和示范作用。要身体力行,做给孩子看,而不是喋喋不休的说给孩子听。比如家长天天玩电脑游戏没节制,却要孩子控制玩游戏,只专心学习,孩子当然不服气。孩子小的时候可以怕你,现在会反驳你:你都天天打游戏,我就不能打?所以不要把温馨的家庭变成天天说教的课堂,多说不如少说多做,做给孩子看。
 楼主| 发表于 2019-11-6 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有些事,不能惯

有家长说:“家里有规矩,但孩子耍赖也没辙啊!”

这是很多家庭的通病:孩子不听你的原则,常常以哭闹、不吃饭来要挟父母。

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父母一而再,再而三地降低底线。

比如和孩子约定好每天只玩半个小时iPad,但孩子一哭闹,大人就妥协了,于是又多玩了半个小时

被惯坏的孩子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们的要求总是被满足。

第一次出现问题,大人就妥协,只会为自己和孩子的将来找来更多麻烦。
 楼主| 发表于 2019-11-7 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整天睡懒觉

孩子偶尔睡个懒觉当然不是什么大问题,可是如果天天睡懒觉,睡到中午才起来,那就成问题了。孩子最基本的起居作息一乱,连带着吃饭、学习……什么都跟着乱了。

更糟糕的是,等到假期结束,孩子还要恢复到早睡早起的规律作息,由于原来的生物钟已经打乱了,又需要一段时间重新调整,多折腾啊。之所以把睡懒觉列在假期坏习惯的第一位,主要是在于它昭示着假期坏习惯的最大根源:失范,就是没了规矩。

可以不完全按照平时的规矩来,稍稍宽松一些,允许孩子偶尔做些平时不能做的事,但这并不意味着假期没有规矩,而是要有“假期的规矩”。比如孩子睡懒觉这件事,重要的不是几点起床,而是每天都在相对固定的时间起床,而不是任由他想睡到什么时候就睡到什么时候。
 楼主| 发表于 2019-11-8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自己能解决生活问题
  现在的孩子,很多是独生子女,没有生活的本领,不会煮饭洗衣,不会换轮胎,不会换灯泡,不会油漆家私,这不是你高贵的表现,你不懂得照顾自己,不会动手做事,说明你观念很落伍啊,独立面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现代社会每一个人必须具备的生存能力,也是个人面对生活和职业所必须具有的基本能力。
 楼主| 发表于 2019-11-9 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致父母:我们共勉!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你选择了挣钱,不去管教孩子,等孩子大了,你辛辛苦苦挣一辈子的钱不够他败家一年!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你选择了管教,陪伴,等孩子大了,你一辈子没挣到的钱孩子一年就挣到了!

你在哪方面付出,就会在哪方面收获,孩子的教育时效性太短,错过了就再也没有了!孩子优秀了,你留钱做什么?孩子不成器了,你又留钱做什么!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0 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我努力很久了,成绩就是没起色!

隐含词:付出

深层原因:我的付出是没有意义的,那我为什么还要付出呢?

家长应对:

当我们饿了的时候,我们吃一口,只会让我们感觉没有那么饿了,但还没有饱,所以我们接着吃,一口又一口,慢慢才会觉得饱!

学习像吃饭一样,饭要一口一口吃,一口气吃不成胖子!知识要一点一点学,吃饭别着急,着急会噎着,吃到一定程度就饱了。学习也不要急,学到一定程度成绩自然就会提高了。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1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将爱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

孩子未必需要每分每秒都在被爱。孩子们也许能够从失望中恢复过来,但他们未必能够抵抗溺爱的负面影响。所以大胆地对他们说“不”,让他们为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努力。作为家长,我们倾向于在奖励孩子的时候满足他们所有的需求。当家里有多个小孩的时候,我们甚至会感觉只表扬一个而忽略另一个是件不公平的事情。但这是不对的。

下次,千万要记得别告诉他们在考试中取得高分的奖励是去商场疯狂购物。如果你和孩子的关系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孩子将会不习惯无条件的爱。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4 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家教决定孩子的出息,门风决定孩子的教养!

中国向来高度重视家教和门风,历史上那些名门望族之所以培养出无数伟大人物,无不得益于此。

现如今大多数家庭中,孩子可谓是“位高权重”。

全家人都围着一个小家伙转,孩子时时刻刻都扮演着被爱的角色,要什么家长都会千方百计得满足他们。

久而久之,很多孩子认为从家长那里得到东西是理所当然的,从而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回报,更不会想着去关心别人和感激他人。

父母总希望给孩子最好的东西,须知最好的东西就是良好的教养和优秀的品格,而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也会让他获益良多……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5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不强迫,讲原因,学感恩

“你如果再不吃,我就要吃掉咯!”“你如果再不来,我们就走了!”……我常常听见别人这样跟小孩说,然后那个小孩就会表现出很急,甚至是哭闹的状况,甚至去抢夺家长希望他吃下的食物……我在旁边看着,总是奇怪,为什么会有人喜欢自己的小孩在外面表现得如此不得体和不大方?为什么不让自己的小孩有理性自主的思考权力?

如果这个东西很好吃,我想不用你多说,他自然会一口接一口,如果他肚子饿,他一定会乖乖坐在位子上吃完吃后再到处跑,小孩也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他脑中自有优先级,我们实在不应该干涉太多。我的小孩从小食欲就不好,就算零食也吸引不了他,常常吃一两口就不吃了,这时我更愿意讲:你如果不吃了,那妈妈就要吃掉了,因为很浪费,我们不想浪费食物。

“因为很浪费”才是要干涉的重点,我们中的很多人却常常忘记讲。庆幸,我的孩子从来不会因为别人要吃掉眼前的食物,或者别人不等他了而吵闹,他对于这些事情很是从容,这种态度让我很舒服。

现在他更大了,当他不吃的时候,我会要求他说:“妈妈,我吃饱了,谢谢你。”我要让他学习了解到,我为他准备食物不是理所当然的,不是他不吃拍拍屁股就走了,是要感恩的。而且要他把这句话说成习惯,就像读经一样,长久下来就会烙印在心中,这种感恩的念头才会铭记在心。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6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努力吃苦,苦一阵子,苦是人生的底色

佛说,众生皆苦。老话说生活有五味,酸甜苦辣咸。苦是生命所不能避免的一味,叔本华说:“人生就是痛苦,我们可以把痛苦转换成幸福”,努力就是转化的过程,尽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会感到更加辛苦。

苦,是人生的必经过程。人生就是一个“享受”痛苦和磨难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值得体会和拥有的。

人生本身就是一场与痛苦并存的旅行,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么轻松,从生下来的那一天,我们就开始了人生的修行。

无论你生长在怎样的环境中,你都会面临人生的各种难题。面对这些难题、困境,没有人可以不流泪流汗就轻轻松松地跨过去。

经历得越多,越容易发现这个世界的真理——越怕吃苦,越有苦吃。那些心灵真正富足的人,其实都不怕吃苦。

人生总要吃苦,有了苦才能知道甜,有了苦才知道珍惜。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7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耐心倾听

当家长的心思已经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办法帮孩子解决问题时,也许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其实是情有可原的,并且让孩子敢于表达自己的情绪,既锻炼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孩子的勇气,也为孩子释放掉了很多负面的情绪。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8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学会理财

见过很多赚得不少但依然月光的人,大家似乎都有一个通病,自己都不知道钱花到哪里去了,每一分钱都花得很随性,完全没有理财的观念。

有句话叫: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理财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会理财才能积攒财富。不求大富大贵,但求遇到突发情况可以应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9 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发生什么事情了?”
让孩子有机会说话

不要习惯性的先给问题定性,更不要上来先劈头盖脸的一顿骂。

先冷静下来听听孩子的说辞,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了解一下事情的真相。

况且,让孩子有机会说话,即使真的是他的错,他也会因为有机会为自己辩解而比较甘心认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帐号

本版积分规则

友情链接: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快速回复